一、大赛简介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简称“蓝桥杯”)是一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面向全国中小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竞赛。“蓝桥杯”原本只有高校大学生参与,2016年增设了中小学创意编程组(简称青少组),从此,大赛分为了高等教育组
和青少组 。
高等教育组 :包括软件赛、电子赛、项目实战赛、数字科技创新赛、视觉艺术设计赛、专项赛六大类目共计20多个赛项。
青少组
:包括创意编程、计算思维、科技素养三大类目,涵盖Scratch、Python、C++软件编程类和Arduino、Micro:bit、EV3、SPIKE硬件编程类,以及计算机和数理化地天文等跨学科知识考查。
大赛青少组旨在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能力,青少组进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即白名单赛事。大赛高等教育组旨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就业能力,推动产教融合,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服务支撑,高等教育组连续5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上海、江苏、四川、河南、山西、辽宁、广西、贵州、宁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将蓝桥杯大赛列入省级大学生竞赛名录。
二、参加对象
大赛分为高等教育组 和青少组 。
三、竞赛内容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根据年龄段分为了青少组 和高等教育组 两大类赛事。两类赛事包括不同的赛事项目。
(一)蓝桥杯大赛青少组
蓝桥杯大赛青少组赛事项目包括:创意编程、计算思维、科技素养 三个类目。
1、创意编程类
创意编程类包括:Scratch、Python、C++、Arduino、EV3、SPIKE、Micro:bit七种编程方向,其中Scratch、Python、C++是软件编程方向,Arduino、EV3、SPIKE、Micro:bit是硬件编程方向。
(1)Scratch编程方向
组别设置: 分为初级、中级
初级(7-10 岁学生,约 1-4 年级)
中级(11-14 岁学生,约 5-8 年级)
考试时长: 所有级别均为90分钟
考试范围:
舞台和角色的绘制。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使用。
运动、外观、声音、画笔,以及变量、列表、侦测、事件、控制等模块的使用。
随机数的使用,常用的数学运算,数学表达式,逻辑判断和逻辑运算。
广播消息、角色变换、克隆技术、私用变量、公用变量、多任务,以及自定义积木等高级模块的使用方法。
(通常仅限中级考试)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
(通常仅限中级考试)其它算法:贪心算法、递推算法、递归算法、二分法。
(2)Python编程方向
组别设置: 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7-10 岁学生,约 1-4 年级)
中级(11-14 岁学生,约 5-8 年级)
高级(15-18 岁学生,约 9-12 年级)
考试时长: 所有级别均为90分钟
考试范围:
基本语法,如程序的格式框架、缩进、注释、变量、命名、保留字、数据类型、赋值语句、引用,基本输入输出等。
基本数据类型,数据类型的运算,类型判断和类型间转换。
程序的控制结构,顺序、分支、循环。
组合数据类型的基本概念,字符串类型及其操作,列表类型及其操作,字典类型及其操作,元组类型及其操作,集合类型及其操作。
函数的定义和使用。
数论基础:质数、倍数、余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偶数、奇数、整数、指数。
常见错误和异常,以及常见异常处理。
标准库及Python内置函数,Python文件操作等。
算法:进制转换、模拟算法,枚举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递推算法,递归算法、贪心算法。
(通常仅限中高级考试)算法:分治算法,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动态规划算法等。
(通常仅限中高级考试)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类和对象,构造方法和self的使用,类的继承和多态。
(通常仅限中高级考试)基本数据结构:栈,队列,树,图。
(通常仅限中高级考试)Python 计算生态。
(3)C++编程方向
组别设置: 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7-10 岁学生,约 1-4 年级)
中级(11-14 岁学生,约 5-8 年级)
高级(15-18 岁学生,约 9-12 年级)
考试时长: 所有级别均为90分钟
考试范围:
基本数据类型及类型转换:整型(int,long long)、布尔型(bool)、字符型 (char)和实型(float,double)。
变量与常量,字符与字符串,数组,赋值运算符、算数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关系运算符。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数组,字符与字符串,字符串类,指针。
函数:定义和使用,变量的作用域,常用的库函数。
结构体、类与对象:定义和使用,构造函数,析构函数。
算法:进制转换,模拟算法,枚举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桶排序,高精度算法,递推算法,递归算法,贪心算法,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
数据结构:栈,队列。
数论基础:质数、倍数、余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通常仅限中高级考试)基本数据结构:树,图。
(通常仅限中高级考试)基本算法:分治算法,动态规划算法等常用算法。
(4)Arduino编程方向
组别设置: 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7-10 岁学生,约 1-4 年级)
中级(11-14 岁学生,约 5-8 年级)
高级(15-18 岁学生,约 9-12 年级)
考试时长: 所有级别均为90分钟
考试范围:
(5)EV3编程方向
组别设置: 分为初级、中级
初级(7-10 岁学生,约 1-4 年级)
中级(11-14 岁学生,约 5-8 年级)
考试时长: 所有级别均为90分钟
考试范围:
马达、传感器、屏幕显示、声音、状态灯、按键的使用。
循环、切换、等待、多任务。
变量(包括数组)、常量、数学运算、连线、逻辑运算。
范围、随机数、比较、舍入、文本、文件操作等模块的使用。
考试不涉及的 EV3 知识包括:蓝牙、菊链、实验、数据日志、原始传感器值等。
(6)SPIKE编程方向
组别设置: 分为初级、中级
初级(7-10 岁学生,约 1-4 年级)
中级(11-14 岁学生,约 5-8 年级)
考试时长: 所有级别均为90分钟
考试范围:
对Spike 套装所涉零件的熟练掌握。
对Spike套装所涉及的机械结构和原理的熟练掌握。
对事件模块、电机模块、灯光模块、声音模块、控制模块、移动模块、显示模块、柱状图模块的灵活掌握。
顺序、循环、判断、多线程等编程结构。
(通常仅限中级考试)运动模块、传感器模块的灵活掌握及变量的常规使用。
(通常仅限中级考试)数学运算、随机数、比较、逻辑运算等运算符概念与自定义“我的模块”概念的了解及使用。
上述初级Spike 考试器材基于乐高Spike 45345;中级Spike考试器材基于乐高Spike45678。
(7)Micro:bit编程方向
组别设置: 分为初级、中级
初级(7-10 岁学生,约 1-4 年级)
中级(11-14 岁学生,约 5-8 年级)
考试时长: 所有级别均为90分钟
考试范围:
程序编辑、保存、下载方法。
控制结构(顺序、分支、循环)的使用。
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坐标系的应用。
变量的常规使用。
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理解函数的作用,并掌握函数调用的方法。
图像显示,文本处理,音乐制作等。
Micro:bit板载的所有输入、输出部件的使用方法。
模拟、数字引脚的区别及使用场景。
考生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及操作系统需满足最新版本编程环境的运行要求。
Micro:bit 在线编程网址:https://makecode.microbit.org/。
考试推荐使用核心主板 Micro:bit-V1.5或以上。
2、计算思维类
计算思维组面向小学生(7-12 岁,约 1-6
年级),通过设计多个角度的考核题目、层次科学的试卷组合、线上限时的考试形式,更加精确地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反应能力、思维与分析能力,使学生的每一次答题都能够获得准确的、可跨地域时间比较的成绩。
组别设置: 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7-8 岁学生,约 1-2 年级)
中级(9-10 岁学生,约 3-4 年级)
高级(11-12 岁学生,约 5-6 年级)
考试时长: 所有级别均为90分钟
考试范围:
计算机基础及理论:计算机基础知识、布尔代数、逻辑电路、数与进制转换、集合、排列组合、概率、数论等。
信息表示与编码:字符、数值及图像的编码等。
计算机语言及编程:程序执行的流程控制(顺序执行、分支、循环)、计算及数据处理、程序的封装与模块化等。
数据结构:线性数据结构(数组、链表、队列、栈等)、非线性数据结构(集合、树、图、哈希等)。
算法:算法策略、查找、排序、哈希算法、基于树的算法、基于图的算法、博弈等。
计算机系统与应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信息与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
观察与推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推理、数字推理、思维趣题等。
3、科技素养类
组别设置: 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7-10 岁学生,约 1-4 年级)
中级(11-14 岁学生,约 5-8 年级)
高级(15-18 岁学生,约 9-12 年级)
考试时长: 所有级别均为60分钟
考试范围:
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基础;地理知识基础;气象与天文知识基础。
互联网与协议栈基础;互联网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科技发展历史;与科技相关的人文常识。
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事实与观点区分。
科幻作品涉猎;科技时政信息。
(通常仅限中高级考试)大型科技公司的基本了解;科技创新商业化现状。
阅读推荐:
推荐初级考生阅读:
推荐中高级考生阅读:
包括以上为初级考生推荐的所有图书
(二)蓝桥杯大赛高等教育组
蓝桥杯大赛高等教育组包括软件赛、电子赛、项目实战赛、数字科技创新赛、视觉艺术设计赛、专项赛
六大类目。每届大赛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类目的具体赛项做一些调整,有增有减,以每届最新公布内容为准。
1、软件赛
软件赛竞赛科目包括:C/C++程序设计、Java软件开发、Python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五大方向。
(1)C/C++程序设计、Java软件开发、Python程序设计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
比赛类型: 个人赛
比赛组别: 研究生组、大学 A 组、大学 B 组和大学 C 组四个组别,每个组别单独评奖。
考试时长: 省赛和决赛分别4小时。
赛题形式: 竞赛题目完全为客观题型,具体题型及题目数量以正式比赛时赛题为准。
考查范围: 侧重考查选手对于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灵活运用能力。
C/C++程序设计: 考查范围包括C/C++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算法及数据结构。具体参考下方的《软件赛(编程类)知识点大纲》
Java软件开发: 考查范围包括Java 软件开发基础、计算机算法及数据结构。具体参考下方的《软件赛(编程类)知识点大纲》
Python程序设计: 考查范围包括Python 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算法及数据结构。具体参考下方的《软件赛(编程类)知识点大纲》
(2)Web应用开发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
比赛类型: 个人赛
比赛组别: 分为大学组、职业院校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单独评奖。
每位选手只能申请参加其中一个组别的竞赛。
研究生、本科院校学生只能选报大学组;
高职高专学生可自行选报大学组或职业院校组。
考试时长: 省赛和决赛分别4小时。
赛题形式: 赛题均为场景实战题(编程实操),选手根据需求说明,通过完善程序代码、配置和管理项目的形式排除程序错误或完成预期需求。
考查范围: 侧重考查选手阅读、分析、理解需求,实现功能性需求(静态、动态页面效果,API
开发与调用),实现非功能性需求(如兼容性、安全性、性能),产品交付(打包、部署)等方面的能力。具体参考下方的《软件赛(编程类)知识点大纲》
(3)网络安全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
比赛类型: 个人赛
比赛组别: 大学组
考试时长: 省赛和决赛分别4小时。
赛题形式: 竞赛题目类型为综合应用题,具体题型及题目数量以正式比赛时赛题为准。
考查范围: Web
渗透、漏洞挖掘利用、密码分析、取证分析、逆向分析、安全编程、工控安全等各项网络安全攻防技术,综合考察参赛选手对于网络安全知识的综合利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2、电子赛
电子赛包括嵌入式设计与开发、单片机设计与开发、EDA设计与开发、物联网设计与开发、FPGA设计与开发、5G全网规划与建设等科目。每届大赛科目会有所调整变化。
(1)嵌入式设计与开发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
比赛类型: 个人赛
比赛组别: 大学组
考试时长: 省赛和决赛都是5小时
赛题形式: 竞赛赛题由客观题和基于统一硬件平台的程序设计与调试题两部分组成,具体题型及题目数量以正式比赛时赛题为准。
考查范围: 详见下方《电子赛知识点大纲》电子赛知识点大纲
1.C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2.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3.ARM Cortex M4 软件编程与调试。
4.基于 STM32 微控制器的程序开发与应用。
5.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2)单片机设计与开发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
比赛类型: 个人赛
比赛组别: 分为大学组和职业院校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单独评奖。
每位选手只能申请参加其中一个组别的竞赛。
研究生、本科院校学生只能选报大学组;
高职高专学生可自行选报大学组或职业院校组。
考试时长: 省赛和决赛都是5小时
赛题形式: 竞赛赛题由客观题和基于统一硬件平台的程序设计与调试题两部分组成,具体题型及题目数量以正式比赛时赛题为准。
考查范围: 详见下方《电子赛知识点大纲》电子赛知识点大纲
1.C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2.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3.MCS-51 单片机基础知识。
4.MCS-51 单片机综合程序开发与调试。
5.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EDA设计与开发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
比赛类型: 个人赛
比赛组别: 大学组
考试时长: 省赛和决赛都是5小时
赛题形式: 竞赛赛题由客观题和设计题两部分组成,具体题型及题目数量以正式比赛时赛题为准。
考查范围: 详见下方《电子赛知识点大纲》电子赛知识点大纲
1.数字、模拟电路基础知识及其灵活应用。
2.电子元器件参数理解与选型能力。
3.电子电路原理图识图与电路分析。
4.设计环境、规则参数设置。
5.原理图和印制线路板(PCB)的设计与绘制。
6.设计规则检查与工程生产文件输出。
(4)物联网设计与开发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
比赛类型: 个人赛
比赛组别: 大学组
考试时长: 省赛和决赛都是5小时
赛题形式: 赛题由客观题和基于标准硬件平台的程序设计题组成,具体题型及题目数量以正式比赛时赛题为准。
考查范围: 详见下方《电子赛知识点大纲》电子赛知识点大纲
1.电路基础知识。
2.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3.C 语言程序设计。
4.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5.微控制器编程技术。
6.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5)FPGA设计与开发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
比赛类型: 个人赛
比赛组别: 大学组
考试时长: 省赛和决赛都是5小时
赛题形式: 竞赛赛题由客观题和基于 FPGA 硬件平台的设计与调试题两部分组成,具体题型及题目数量以正式比赛时赛题为准。
考查范围: 详见下方《电子赛知识点大纲》电子赛知识点大纲
1.FPGA 结构、原理等基础知识。
2.Verilog HDL 硬件描述语言编程。
3.组合、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4.模块化设计和实例化。
5.FPGA 相关开发、仿真工具应用。
6.嵌入式系统外设、接口设计。
7.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与实现。
8.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6)5G全网规划与建设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
比赛类型: 个人赛
比赛组别: 大学组
考试时长: 省赛和决赛都是4小时
赛题形式: 赛题由客观赛题和基于 5G 全网仿真实训平台的实操赛题组成,具体题型及题目数量以正式比赛时赛题为准。
考查范围: 详见下方《电子赛知识点大纲》电子赛知识点大纲
1.移动通信基础技术,组网及实施。
2.基站系统结构,设备、单板功能和接口。
3.通信工程施工流程及规范。
4.5G 网络规划原则及各类关键参数。
5.无线网络优化流程、方法和内容。
6.5G 信令流程及流程分析。
7.5G 核心网部署。
8.5G 各类故障分析。
3、项目实战赛
每年会设置特定的项目实战赛,比如人工智能、智能体开发、AI办公等。需要以每届最新活动内容为准。
4、数字科技创新赛
每届大赛科目会有所调整变化。最新数字科技创新赛包括命题赛(RISC-V应用创新)、非命题赛两类。
参赛对象: 面向所有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生及高职高专学生,专业不限。
题目要求:
命题赛要契合题目要求进行创作,非命题赛事开放式题目,可以结合当下数字技术发展的热点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面向产业实际需求,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当前农业、制造业、教育、医疗、金融、旅游、交通、物流、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影视娱乐等领域中出现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实际应用和技术发展趋势,就创新业务做商业计划分析和原型搭建。
5、视觉艺术设计赛
视觉艺术设计赛分为命题类和非命题类,一共包括海报设计、文创设计、交互设计(UI)、插画设计、视频设计、动画设计、AIGC微短剧创意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
十大科目。其中海报设计包括命题类和非命题类两种,其余都是非命题类。每届大赛科目会有所调整变化。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学生(以报名时状态为准)。
比赛类型: 团体赛,可以组成1-3人的团队(视频设计是1-4人团队),指定其中一人担任队长负责作品上传及协调管理。
(1)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分为命题 和非命题 两种形式。
科目说明: 海报设计命题分为静态 海报和动态 海报两个类别,参赛团队可以按照作品需求进行选择
参赛。静态和动态提交的规格要求有所不同。
主题要求:
(2)文创设计
主题要求:非命题
形式。结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乡村振兴、非遗技艺传承或博物馆文创融合等方面不限定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以文创设计引领时代、服务社会、解决问题,呈现新时代中华文创设计之美。
(3)交互设计(UI)
主题要求:非命题
形式。参赛作品主题不限,内容新颖有创意,整体风格积极向上;具有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彰显在设计作品中的想象力与感染力,能够引起共鸣。
(4)插画设计
主题要求:非命题 形式。参赛作品主题不限,内容新颖有创意,整体风格积极向上,构图饱满,特色鲜明。禁止抄袭和剽窃。
(5)视频设计
主题要求:非命题
形式。参赛作品主题不限,内容新颖有创意,整体风格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引发用户主动分享,促使该视频二次传播,能够体现剪辑、配音、配乐、字幕、影视特效等视频效果。
(6)动画设计
主题要求:非命题
形式。参赛作品主题不限,内容需符合动画概念且新颖有创意,整体风格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不要使用倒计时。
(7)AIGC微短剧创意设计
主题要求:非命题 形式。
主题明确: 参赛作品应主题明确,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青春逐梦、科幻畅想、历史回溯、文化弘扬、生态守护等。以上方向仅为启示,旨在激发创作者的灵感,而非限制,创作者可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深入挖掘与创意展现。
反映时代: 作品应紧密关联当代社会现实,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笔触,反映当代社会风貌、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对未来世界进行积极、正面的展望与构想,展现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发挥创意: 作品应体现独特的创意和新颖的视角,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故事和主题。运用AIGC等现代技术手段,为作品增添新的亮点和风格。内容方面,必须确保积极向上,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观众树立正面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技术应用: 积极探索AIGC技术的前沿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利用AI算法生成高质量图像、音频、文本等素材,通过AI分析优化剧情结构、角色塑造等,利用AIGC技术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形成个性化的视觉风格和叙事语言等。
(8)环境艺术设计
主题要求:非命题 形式。参赛作品主题不限,内容新颖有创意,整体积极向上,构图饱满,特色鲜明。禁止抄袭和剽窃。
(9)工业产品设计
主题要求:非命题
形式。参赛作品主题不限,内容新颖有创意,整体风格积极向上,构图饱满,特色鲜明,造型合理,比例正确,材质应用和渲染效果精致优美。禁止抄袭和剽窃。
(10)包装设计
主题要求:非命题
形式。参赛作品主题不限,内容新颖有创意,整体积极向上,构图饱满,特色鲜明。作品须在包装视觉、功能、结构、创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展示效果。禁止抄袭和剽窃。
6、专项赛
专项赛包括中数杯AIGC创意设计大赛、智能装备数字化建模大赛两类。
(1)中数杯AIGC创意设计大赛
参赛对象: 分为高校组 和社会组 两个组别。
比赛形式: 个人赛或团队赛,其中团队可以1-3人组队
比赛赛项: AIGC 图片创意设、AIGC 视频创意设计
(2)智能装备数字化建模大赛
参赛对象: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并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生参赛对象及高职高专学生,专业不限。
比赛形式: 团体赛,每队成员总数不超过四名,包括一名队长,参赛要求三名队员(须为同校学生,不允许跨校组队),每队可以配备两名指导教师。
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要包括模型/算法文件、仿真分析报告(PDF格式)、作品汇报PPT以及演示视频四个文件。
数字模型要求:
文档报告要求:
作品汇报PPT要求:
演示视频要求:
四、赛程安排
(一)蓝桥杯大赛青少组
蓝桥杯大赛青少组赛制包括省赛(全国选拔赛)、决赛(全国总决赛)
两个阶段。省赛一等奖选手晋级全国总决赛。比赛时间每年会有一些变化,以最新公布时间为准。
(二)蓝桥杯大赛高等教育组
蓝桥杯大赛高等教育组除专项赛-中数杯AIGC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大赛外均包括省赛(全国选拔赛)、决赛(全国总决赛)
两个阶段。各赛项比赛时间以每届大赛最新公布为准。
报名时间:
软件赛、电子赛、项目实战赛报名时间:10月-12月
数字科技创新赛报名及作品提交时间:10月-次年3月
视觉艺术设计赛报名及作品提交时间:10月-次年4月
比赛时间:
省赛方式: 大赛省赛/全国选拔赛采用统一命题、分赛区比赛(视比赛科目而定)的组织方式。选手在指定赛点参加省赛/全国选拔赛。
决赛方式: 大赛总决赛采用集中比赛的组织方式。参赛学生必须按统一时间参加大赛,按时开赛,准时交卷。
专项赛
(1)智能装备数字化建模大赛
大赛分为全国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
(2)中数杯AIGC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大赛
大赛没有 省赛,作品提交后,按组别分别进行评审,评审分初审 和复审 两个环节。
报名及作品上传时间:10月-12月
初审及复审评审时间:12月
作品公示及颁奖时间:1月
五、奖项设置
(一)蓝桥杯大赛青少组
1、蓝桥杯大赛青少组省赛
(1)根据赛项和组别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原则上各奖项的获奖比例为10%、25%、35%、30%,比赛中出现零分、违反大赛规则及未参赛选手将无奖项。
(2)省赛一等奖选手晋级全国总决赛。获得名次选手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
2、蓝桥杯大赛青少组国赛
(1)获得省赛一等奖选手可晋级全国总决赛,根据赛项和组别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原则上各奖项的获奖比例为10%、25%、35%、30%,比赛中出现零分、违反大赛规则及未参赛选手将无奖项。
(2)获得名次选手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电子版及纸质获奖证书。
(二)蓝桥杯大赛高等教育组
1、软件赛、电子赛
(1)省赛
省赛每个组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原则上各奖项的比例为
10%、20%、30%。获奖比例仅作为参考,组委会专家组将根据赛题难易程度及整体答题情况,制定各奖项获奖最低分数线,未达到获奖最低分数线者不得奖。省赛一等奖选手获得全国总决赛资格。
(2)总决赛
总决赛每个组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其中,一等奖不高于 5%,二等奖占 20%,三等奖不低于 35%,优秀奖不超过
40%,零分卷不得奖。获奖比例仅作为参考,组委会专家组将根据赛题难易程度及整体答题情况,制定各奖项获奖最低分数线,未达到获奖最低分数线者不得奖。
2、项目实战赛
根据每届实际项目设置奖项,一般都会设置一、二、三等奖,并给出各奖项的比例作为参考,组委会专家组将根据赛题难易程度及整体答题情况,制定各奖项获奖最低分数线,未达到获奖最低分数线的团队不得奖。
3、数字科技创新赛
数字科技创新赛分为常规奖项 和创新大奖 两部分。
常规奖项:
(1)省赛
选拔赛按照参赛作品项目进行评选,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比例分别为 10%、20%、30%、20%,总比例为实际参赛人数的
80%。组委会专家组将根据参赛作品质量,制定获奖最低分数线,未达到获奖最低分数线的团队不得奖。选拔赛一等奖选手获得进入全国总决赛资格。选拔赛所有获奖队伍成员(含选手及指导教师)均可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和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的选拔赛获奖证书。
(2)决赛
决赛按照参赛作品项目进行评选,设置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比例分别为一等奖不高于 10%,二等奖占 35%,三等奖不低于
55%。决赛所有获奖队伍成员(含选手及指导教师)均可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和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的决赛获奖证书。
创新大奖:
大赛设置数字科技创新大奖,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参赛团队将分别获得创业扶持基金 3 万元、2 万元和 5 千元。以上所有奖项奖金均为税前金额。
4、视觉艺术设计赛
(1)省赛
(2)决赛
无论是命题类还是非命题类,奖项设置相同。
1.等第奖。全国总决赛按照参赛作品项目进行评选,各比赛项目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原则上一等奖不高于10%,二等奖占35%,三等奖不低于55%。获奖比例仅作为参考,组委会专家组将根据全国决赛作品整体情况,制定各奖项获奖最低分数线。所有获奖选手均可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
2.优秀指导教师奖。决赛中获奖选手的指导教师将获得“蓝桥杯大赛视觉艺术设计赛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3.参赛学校奖。如参赛院校工作表现突出、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将获得“蓝桥杯大赛视觉艺术设计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如参赛院校的参赛选手成绩优异,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将获得“蓝桥杯大赛视觉艺术设计赛优胜学校”称号。
5、专项赛
(1)中数杯AIGC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大赛
1.等第奖。设置全国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获奖比例5%,二等奖获奖比例10%,三等奖获奖比例15%,总获奖比例不超过总参赛作品的30%。
2.参赛选手奖。全国赛获奖选手均可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
3.指导教师奖(仅限高校组)。全国赛获奖选手的指导教师将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4.参赛单位奖。参赛组织工作表现突出、经审批符合相关条件的单位,将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2)智能装备数字化建模大赛
1.全国选拔赛。全国选拔赛按照参赛作品进行奖项评选,设置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15%、25%,其中获得全国选拔赛一等奖的参赛队进入全国总决赛,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全国选拔赛作品整体情况,制定各奖项获奖最低分数线,未达到获奖最低分数线及零分者不得奖。
2.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获奖比例为一等奖15%、二等奖35% 、三等奖50%。获奖比例仅作为参考,组委会专家组将根据全国决赛作品整体情况,制定各奖项获奖最低分数线,未达到获奖最低分数线及零分者不得奖。
组别 | 知识点及难度(1-10 难度系数依次递增) |
---|
大学 C 组 | 1.枚举[1-3] 2.排序 (1) 冒泡排序[2] (2)选择排序[3] (3)插入排序[3] 3.搜索(bfs, dfs)[1-5] 4.贪心[1-5] 5.模拟[1-3] 6.二分[2-5] 7.DP(普通一维问题)[3-5] 8.高精度[1-5] 9.数据结构 (1)栈[2-4]; (2)队列[2-5] (3)链表 [2-5] 10.数学 (1)初等数论[3-5] |
大学 B 组 | 11.排序 (1)归并排序[4-5] (2)快速排序[4-5] (3)桶排序[4] (4)堆排序[4] (5)基数排序[4~5] 12.搜索 (1)剪枝[4-6] (2)双向 BFS[5-6] (3)记忆化搜索[5] (4)迭代加深搜索[5-6] (5)启发式搜索[7] 13.DP (1)背包 DP[4-6] (2)树形 DP[4-6] (3)状压 DP[5-6] (4)数位 DP[5-6] (5)DP 的常见优化[7] 14.字符串 (1)哈希[4-5] (2)kmp[4-6] (3)manacher[4-6] 15.图论 (1)欧拉回路[5-7] (2)最小生成树[5-7] (3)单源最短路及差分约束系统[5-7] (4)拓扑序列[5-7] (5)二分图匹配[7] (6)图的连通性问题(割点、桥、强连通 分量)[7] (7)DFS 序[5-7] (8)最近共同祖先[5-7] 16.数学 (1)排列组合[5-6] (2)二项式定理[6] (3)容斥原理[6-7] (4)模意义下的逆元[5] (5)矩阵运算[6-7] (6)高斯消元[7] 17.数据结构 (1)ST 表[5-6] (2)堆[5-6] (3)树状数组[5-6] (4)线段树[6-7] (5)Trie 树[5-7] (6)并查集[5-6] (7)平衡树(利用系统自带的标准库实现简 单平衡树)[5-7] 18.计算几何 (1)基础计算和基本位置关系判定[6-7] (2)概率论[7+] (3)博弈论[7+] |
研究生及大学 A 组 | 19.字符串 (1)AC 自动机[7-8] (2)拓展 kmp[7-8] (3)后缀数组[8-10] (4)后缀自动机[8-10] (5)回文自动机[8-10] 20.图论 (1)网络流[8-10] (2)一般图匹配[9-10] 21.数学 (1)生成函数[8-10] (2)莫比乌斯反演[8-10] (3)快速傅里叶变换[9-10] 22.数据结构 (1)树链剖分[7-8] (2)二维/动态开点线段树[7-8] (3)平衡树[8-9] (4)可持久化数据结构[8-9] (5)树套树[9-10] (6)动态树[9-10] |
组别 | 考察知识点(1-10难度系数依次递增) |
---|
EDA设计与开发 | 一.客观试题 1.电路基础[1-3] 2.电子元件 a)元器件选型[1-3] b)元器件封装知识[1-3] c)元器件常用标识、符号[1-3] 3.数模电路 a)数制与编码[1-2] b)二极管、三极管、基础门电路[1-3] c)运算放大器、滤波器[1-4] d)AD、DA转换[1-4] e)电源转换[2-4] 4.典型工具仪表使用[1-3] 5.PCB布局、布线设计常识[3-5] 二.设计试题 1.环境设置[1-3] 2.生产文件导出[1-3] 3.符号设计[3-5] 4.封装设计[4-6] 5.局部原理图设计 a) 添加配置器件属性信息[1-3] b) 接口[3-5] c) 驱动[3-5] d) 电源[3-5] e) 信号处理[5+] 6.DRC 规则设计[1-3] 7.PCB 布局 a) 一般布局要求[1-3] b) 可生产性、可制造性[1-4] c) 接插件[3-4] d) 电源[3-5] e) 高速器件[4-6] f) 数字、模拟、功率器件[4-6] g) 防护、隔离器件[4-6] h) 其它试题中有约定的其他布局设计[5+] 8.PCB 布线 a) 一般布线要求[1-3] b) 可生产性、可制造性 [1-4] c) 电源布局布线与地线处理[4-6] d) 差分信号线的处理[6+] e) 高速信号线的处理[6+] f) 其它试题中有约定的其他布线设计[6+] |
单片机设计与开发(职业院校组) | 一. 客观试题 1.电路基础[1-3] 2.C51 编程基础[1-3] 3.电子元件基础知识[1-3] 4.数模电路 a) 数制与编码[3] b) 二极管、三极管、基础门电路[1-3] c) 运算放大器、滤波器[1-4] d) AD、DA转换[1-4] e) 电源转换[2-4] 5.工具仪表使用[1-5] 6.IAP15F2K61S2 单片机 a) 外设[3-4] b) 性能与工作参数[3-4] c) 单片机典型应用场景[3-5] 7.通信总线 a) SPI[4] b) UART/RS485/RS232[4] c) I2C[4] d) 1-Wire[4] 8.传感器应用[4-6] 二. 程序试题 1.LED/继电器/蜂鸣器控制[1-4] 2.单片机内部资源 a) IO[3] b) 中断[3] c) 定时器[4-6] d) 串口收发[4-6] 3.按键 a) 独立按键[4-5] b) 矩阵键盘[4-6] 4.显示 a) 数码管动态扫描[4-5] b) 界面切换与处理[4-5] c) 特殊符号与小数点处理[4-6] 5.存储(E2PROM)[4-6] 6.时钟(RTC)[4-6] 7.传感器 a) 光敏电阻[3-5] b) 模拟量采集与输出控制[3-5] c) 温度传感器[4-6] d) 超声波[6+] e) 脉冲(信号发生器)[6+] 8.单片机综合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7+] |
单片机设计与开发(大学组) | 一. 客观试题 1.电路基础[1-3] 2.C51 基础[1-3] 3.电子元件基础知识[1-3] 4.数模电路 a) 数制与编码[3] b) 二极管、三极管、基础门电路[1-3] c) 运算放大器、滤波器[1-4] d) AD、DA转换[1-4] e) 电源转换[2-4] 5.工具仪表使用[1-5] 6.IAP15F2K61S2 单片机 a) 外设[3-4] b) 性能与工作参数[3-4] c) 单片机典型应用场景[3-5] 7.通信总线 a) SPI[4] b) UART/RS485/RS232[4] c) I2C[4] d) 1-Wire[4] 8.传感器应用[4-6] 二. 程序试题 1.LED/继电器/蜂鸣器控制[1-4] 2.单片机内部资源 a) IO[3] b) 中断[3] c) 定时器[4-6] d) 串口收发[4-6] e) 串口数据帧处理[5-7] 3.按键 a) 独立按键[4-5] b) 矩阵键盘[4-6] c) 长按、短按、双击动作识别[5-7] 4.显示 a) 数码管动态扫描[4-5] b) 界面切换与处理[4-6] c) 特殊符号与小数点处理[5-7] 5.存储(E2PROM)[4-6] 6.时钟(RTC)[4-6] 7.传感器 a) 光敏电阻[3-5] b) 模拟量采集与输出控制[3-5] c) 温度传感器[4-6] d) 超声波[6+] e) 脉冲(信号发生器)[6+] 8.单片机综合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7+] |
嵌入式设计与开发 | 一. 客观试题 1.电路基础[1-3] 2.电子元件基础知识[1-3] 3.数模电路 a) 数制与编码[3] b) 二极管、三极管、基础门电路[1-3] c) 运算放大器、滤波器[1-4] d) AD、DA转换[1-4] e) 电源转换[2-4] 4.工具仪表使用[1-5] 5.STM32G4 系列微控制器 a) 体系结构与外设资源[3-5] b) 性能与工作参数[3-5] c) 典型应用场景[4-6] 6.通信总线 a) SPI[4] b) USART/RS485/RS232[4] c) I2C[4] d) CAN[5-6] e) USB[5-6] f) 以太网[5-6] g)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基础知识 [6+] 7.传感器应用[4-6] 8.ARM 微控制器基础 [6] 二. 程序试题 1.LED 控制[1-4] 2.STM32G431 微控制器内部资源 a) IO[3] b) 中断[3-5] c) ADC[3-5] d) I2C[3-5] e) 定时器(基础定时、输入捕获、比较输出) [4-6] f) 串口应用[4-6] g) DMA[4-6] 3.按键 a) 独立按键[3-5] b) 单双击处理[5-7] c) 长、短按键处理[5-7] 4.TFT-LCD 应用[4-6] 5.传感器 a) 数字电位器[4-6] b) 多通道模拟量采集(电位器)[4-6] c) 多通道脉冲采集(信号发生器)[5-7] 6.存储(E2PROM)[4] 7.数据存储、统计与分析计算[6+] 8.嵌入式综合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7+] |
物联网设计与开发 | 一. 客观试题 1.电路基础[1-3] 2.电子元件基础知识[1-3] 3.数模电路 a) 数制与编码[3] b) 二极管、三极管、基础门电路[1-3] c) 运算放大器、滤波器[1-4] d) AD、DA转换[1-4] e) 电源转换[2-4] 4.工具仪表使用[1-5] 5.物联网基础概念与认知[2-4] 6.通信总线 a) SPI[4] b) USART/RS485/RS232[4] c) I2C[4] 7.传感器应用技术[3-5] 8.STM32WLE5 系列微控制器 a) 体系结构与外设资源[3-5] b) 性能与工作参数[3-5] c) 典型应用场景[4-6] 二. 程序试题 1.LED 控制[1-4] 2.按键 a) 独立按键[3] b) 矩阵键盘[3-4] c) 长短按键处理[3-5] 3.OLED 显示[3-5] 4.传感器 a) 热释电[3] b) 模拟量(电位器)[4] c) 脉冲(信号发生器)[5] d) 温度传感器[5] 5.无线通信 a) 通信参数配置[4] b) 点对点、点对多点通信协议设计、程序设计[5+] *通信相关初始化、接收、发送等接口函数在 资源数据包中提供,答题时可以直接调用。 6.STM32WLE5 系列微控制器内部资源 a) IO[3] b) 中断[3] c) ADC[3-5] d) I2C[3-5] e) 串口应用[3-6] f) 定时器(基础定时、输入捕获、比较输出) [4-6] g) DMA[4-6] h) Sub-GHz 单元[4-6] 7.数据存储、统计与分析计算[6+] 8.物联网(感知层)综合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6+] |
FPGA 设计与开发 | 一. 客观试题 1.电路基础[1-3] 2.电子元件基础知识[1-3] 3.数字电路 a) 数制与编码[1-3] b) 基础门电路[1-3] c) 组合逻辑电路[1-3] d) 时序逻辑电路[2-4] 4.FPGA 基础知识 a) FPGA 结构与工作原理[2-4] b) FPGA 开发、配置基础概念[2-4] 5.通信协议 a) I2C 总线知识[3-5] b) UART/USART 通信基础知识[3-5] c) SPI 总线知识[3-5] 6.HDL 编程基础知识[3-5] 二. 设计试题 1.基础IO操作 [1-3] 2.时钟管理 [1-3] 3.基础逻辑设计 a) 组合逻辑设计[2-4] b) 时序逻辑设计[2-4] 4.状态机应用编程[3-6] 5.IP 核应用[1-4] 6.典型外设驱动编程 a) 按键扫描与处理 [3+] b) 数码管动态扫描[4+] c) 其它典型外设驱动接口[4+] 7.通信接口设计 a) I2C 总线应用(存储器、AD、DA)[5+] b) SPI 总线应用 [5+] c) UART 接口设计[5+] 8.存储器接口设计[5+] 9.FPGA 综合应用设计与开发 [6+] |
说明:大纲列举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比赛内容不限于大纲列举内容。
声明:本站稿件凡恩品牌资讯以外部分类目资讯转载来自于互联网,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