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简介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是一项经教育部审批,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北京天文馆承办,面向全国中学生开展的普及天文学知识,培养天文学思维的课外天文学科竞赛活动。该竞赛起源于2002年的“全国中学生通讯赛”,2003年改名为“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2019年起成为教育部认可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并更名为“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竞赛主要分为预赛、决赛两个阶段,决赛后还可以参加国际赛事。根据预赛成绩和已对接省级比赛报送名单确定决赛选手,然后依据决赛成绩、选拔赛成绩等要求组队参加国际天文竞赛。该竞赛是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
二、参加对象
全国中学生,包括初中、高中、中专、职高。
三、竞赛内容
国内赛事主要分为预赛、决赛两个阶段。
1、预赛阶段
参加对象:
具有中学学籍的全日制在校中学生(包括初中、高中、中专及职高)。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地的入围决赛名额由该地相关省级比赛推送,学籍为此四地的学生,不得参加预赛。省赛地区的参赛方式及比赛详情请关注:
北京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搜索“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观测竞赛”。
广东省:“广东天文学会”微信公众号,搜索“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浙江省:“浙江省天文学会”微信公众号,搜索“浙江省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天文学会”微信公众号,搜索“新疆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组别设置: 竞赛分高年组、低年组进行。
考试方式: 形式是线下闭卷考试 。
考题范围: 天文相关时讯,基本天文概念和常识,天文观测等,主要考察和测验中学生对天文科学领域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竞赛命题范围区分高低年组。
低年组命题范围:
天文学有关的基本常识和近两年发生的较为重大的国内和国际上天文方面的科学进展;
小学和初中地理、物理和科学课教材中涉及到的与天文有关的内容;
天球的基本概念,天体周日视运动和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太阳系天体的一般概念,月相及有关内容,日月食的简单概念,流星的基本概念,星等的概念,四季星空的辨认,深空天体的观测;
天体的大小和距离尺度,天文学常用距离单位的定义和换算;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本概念和简单使用;
时间和历法;
太阳系天体的运动规律和简单物理性质;
日月食原理和观测;
流星的原理和观测,人造天体的原理和观测;
恒星形成和演化的基本概念;
星系形成和演化的基本概念;
天文学史与中华传统文化。
高年组命题范围: 在低年组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2、决赛阶段
参加对象: 参加预赛的根据预赛成绩选拔参加决赛的选手,已对接省级比赛的地区直接报送参加决赛的名单。
组别设置: 竞赛分高年组、低年组进行。
考试方式: 包括笔试和观测考试。
参赛工具: 签字笔、铅笔、橡皮、直尺、不带编程和预存储的计算器等比赛用具,由参赛选手自行准备。
考题范围: 参考预赛阶段
四、赛程安排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赛程阶段主要包括考点征集→预赛阶段→决赛阶段→集训及国家队选拔→国际天文奥赛 。
1、考点征集
征集时间: 1-2月
具体内容:
现面向除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中学、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单位等征集预赛考点。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实现了省级天文竞赛与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的对接,四地将根据组委会的要求,自主选拔参加决赛的省级赛区选手。
2、预赛阶段
预赛时间: 2-3月
报名方式: 进入北京天文馆官网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板块,点击“在线报名
”,进入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报名系统报名。预赛相关报名和考试不收取任何费用 。
预赛地点: 考生报名时选择的比赛地点。部分考点,因报考人数不足等原因做出相应调整,组委会安排选择该考点的考生就近参加考试。
晋级规则:
根据预赛成绩确定高低年组入围决赛的选手。根据年度决赛规模,确定进入决赛的名额(省级赛区晋级名额除外)。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考生进入决赛的名额(以考生所在学籍为准)一般不会超过本轮预赛所产生决赛名额的1/4。
3、决赛阶段
决赛时间: 4-5月
报名步骤:
(1)学生报名决赛。
取得决赛资格的选手登陆“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报名系统”,点击“学生参赛报名”模块,报名本年度决赛。请严格按照系统说明填写报名信息。
(2)领队进行组队。
学生报名后,领队在系统中组队,并选择组队学生。领队老师进入“领队报名”模块,注册账号,进行决赛组队的相关内容填报。团队信息只需一位领队老师开通账号填报即可,其他领队及观察员信息可在系统中一并录入。
建队要求:同一学校 入围并参加决赛的选手大于等于3名时,必须通过组队参赛的方式报名。同一地区 入围并参加决赛的选手大于等于3名时,可以通过组队参赛的方式报名。同一个学校或组队单位只能组建一支队伍。决赛选手应参加所在学校的组队,所在学校没有组队时可以参加其他单位的组队。
队伍成员要求: 每队由组队单位指定的1-3名领队和至少3名入围决赛的选手,以及若干观察员组成。选手不足6名配1名领队,6-10名选手可以有1-2名领队,超过10名选手可以有2-3名领队。
晋级规则: 根据成绩获得一、二、三、四等奖。另外将通过选拔赛的形式从决赛参赛选手中遴选国家队队员。
4、集训及国家队选拔
集训时间: 7-8月
集训对象:
根据选拔赛和全国决赛的个人成绩以及有关国际比赛对参赛选手的年龄规定等要求,并综合考虑选手决赛期间在团队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按照不同国际赛事的具体要求,从本年度全国决赛获奖选手中选择国家集训队员。
报名要求:
比赛形式: 选拔赛分高年组、低年组分别进行一轮笔试(时长3小时左右)。
考题范围: 题型和内容类似近几年国际比赛的理论和实测部分。
晋级规则:
根据决赛、选拔赛成绩,结合当年各项国际比赛的办赛方案,参考入围同学决赛集训期间的表现和报名选拔赛时填写的志愿,从集训队中选拔国家代表队队员,参加各项国际比赛。
5、国际天文奥赛
赛事时间: 9-12月
赛事项目:
国际天文赛事包括多种赛事,比如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AO)、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低年组)IOAA-
jr等。
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AO) 是国际上最早的六项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之一,仅限中学生 (14–18岁)参加,主要考察学生的天文知识储备及数据分析能力,旨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 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天文竞赛,在天文领域有着重大影响力和认可度,致力于提高全世界青少年对天文学的兴趣,促进了国际间天文知识的传播与共享,为天文爱好者搭建起一座通往更高科学殿堂的桥梁。
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低年组)IOAA-jr 是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增设的低年级组(14至15岁年龄段)的比赛,简称IOAA-Jr,是针对全世界14岁至15岁年龄段的天文爱好者开展的高水平竞赛活动。
赛事范围:
IAO 包括理论、观测和实测三个环节。理论考试的问题涉及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空间和行星物理和经典问题。观测考试涉及识别星座,估计亮星的大小和使用望远镜或其他观测设备观测目标。实测考试包括基于观测数据结果回答问题、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及建议。
IOAA 比赛涵盖了理论、数据分析、观测等多个环节,全面考察选手的理论知识运用、科研数据分析能力及对星空的认知和探索能力。
IOAA-Jr 的比赛分为理论笔试、观测笔试和观测实践等环节,全面考察选手们的天文基础知识运用、认知星空、望远镜操作等科学素养。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赛程安排
五、奖项设置
1、等第奖:根据决赛成绩分别评选出高年级组、低年级组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奖项。
2、设立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历经二十多年,已经成为全国中学生天文特长最重要的展示平台之一,在激发广大中学生天文学兴趣、发掘中学生天文特长、培养天文人才、为高校天文专业招生提供参考等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国际天文赛事中也取得优异成绩,不仅彰显了我国青少年在天文学领域的深厚功底和无限潜力,也为推动中国天文科普教育事业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贡献了重要力量。
声明:本站稿件凡恩品牌资讯以外部分类目资讯转载来自于互联网,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