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信息科技设为独立科目,以帮助学校和老师们及时把握新课标要义,明确未来工作方向和重点。其中,明确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那当代学生的信息科技方向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呢?
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其中计算思维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新词语,早在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就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但是很多家长朋友也许并不了解计算思维,也不知道它究竟有多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计算思维这一核心素养。
孩子一生可以学到的东西取决于___?
A.成绩 B.兴趣 C.聪明 D.天赋
不,都不是**,而是取决于他的****思维模型!**
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一件事情,如果你能把它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中,那它就会变得十分简单;如果不能,那它就比登天还难。也就是说对学习的理解必须是缘起性的,必须追溯到知识的缘起,一个人可以学到的东西,以及他学习的方法,都取决于他现有的思维模型
。拥有科学的思维模型无异于掌握了学习任何知识的万能法宝。 那么对于当今的青少年儿童来说,哪个思维模型是必须掌握的呢?
那一定非计算思维莫属了 。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代表了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和技能集,每个人(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都应该并且渴望学习和使用它。计算思维****与阅读、写作和算术一样,是每个孩子的基本技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三大科学思维之一。
目前计算思维
已经渗透到脑科学、化学、地质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各个学科,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推动各领域的发展。正如周以真教授所言“计算思维是21世纪中叶全球每个人都使用的基本技巧。”
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思维 呢?
定义:
计算思维 是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它包括找出问题,并以计算机或者人类,以及两者都能理解的方式找到解决方案。
目的:
计算思维 的目的是得出使计算机能够解决特定问题的指令。
四个主要阶段:
分解—— >抽象——>识别模式——>算法
下面为大家逐一讲解各个阶段:
分解:
分解就是把问题分解成更小部分的过程。
计算思维
中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就是允许人们建立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平时要多吃水果、蔬菜,那水果蔬菜就是通过分解成我们可以吸收的更简单的化学物质来帮助我们获取营养元素。同理,问题也可以分解、分解,一直分解到我们知道该如何处理的较小部分来解决。然后在通过解决子问题,一步步将整个问题解决掉。
抽象:
抽象是指看问题的时候要过滤掉所有不必要的信息。识别问题的关键部分有助于人们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抽象是确定对象或系统的哪个元素是必要的特征的过程。没有他们,物体就不会是他们本身的样子。就比如人的脸,要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等基本特征,如果你画人物肖像的时候,这些基本特征都没有画,那还怎么能称得上是人物肖像画呢。
模式:
识别模式是指某事某物以可预测的方式重复,从而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可以得出结论。比如说,形状是球形,可以踢着玩的,那就有可能是足球,并且如果是在足球场玩,那就可以预测足球会被踢进球门。再比如人们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后,就喜欢反反复复的听,这是人们在享受熟悉的优美的声音模式。
算法:
算法是解决问题或执行任务时所需的一系列步骤。
要开发算法,首先要使用分解的方法把问题分解成小部分,然后在这些小部分中忽略掉不重要的细节,然后识别模式。算法中的每一步都必须精确明确,无歧义无错误。比如,我说在一个正方形的格子上,画一条线,那出来的结果就有可能是:
结果的可能性肯定比上图还多,因为正方形的大小,颜色等特征没有描述清楚,一条线有可能是直线有可能是曲线,有歧义,要画在什么位置,也没有明确,所以这个算法是错误的,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以上就是计算思维的详细讲解,总而言之,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到分解、抽象、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分解、抽象、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与解决其他问题。
声明:本站稿件凡恩品牌资讯以外部分类目资讯转载来自于互联网,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