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比赛简介
为贯彻2017年7月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的“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的规划内容;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指示精神;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相关工作方向,特设立本竞赛项目。本竞赛项目通过非电子屏幕的实物编程现场竞技任务,促进青少年编程教育的普特融合。
本竞赛项目基于感知-认知学习模式的具象化编程语言,鼓励特教学生与普通学生同台竞技,展现当代青少年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方面的信息素养。
本竞赛项目为邀请赛,特教学生参赛比例拟不低于40%。
特别声明:根据2022年3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本竞赛项目与任何培训服务、商品销售、升学促进、等级考试、食宿旅行等活动无关,赛事组织单位不面向本竞赛项目收取任何费用。欢迎社会监督。
二、 比赛主题
比赛主题为“实物编程,共享蓝天”。
三、 比赛内容
(一)通用内容
比赛要求参赛队使用实物编程指令完成比赛任务。比赛检验参赛者对编程思维和算法设计的应用水平,锻炼参赛者编程和计算思维能力。
比赛任务现场发布,在规定的时间内,参赛者现场编程,并通过机器人验证程序,完成比赛任务。比赛任务通常要求机器人能从起点出发,经过若干指定途径点,抵达终点。按照规则计算比赛得分,具体详见第五部分“比赛规则”。
(二)分级/分组内容
1.本赛项晋级过程包括复赛(地区选拔赛、可选)和决赛(全国总决赛)两个级别。
复赛: 比赛任务现场发布,在规定时间内,参赛队通过实物编程器材或不插电编程方式进行。
实物编程方式为参赛队通过实物编程器材完成编程任务并通过机器人验证,由裁判现场打分。
不插电编程方式为参赛队通过不插电编程指令完成,由裁判现场通过在线数字系统验证打分。
决赛: 比赛任务现场发布,在规定时间内,参赛队现场完成编程任务,机器人可提前装饰。参赛队作品展示后,由裁判进行评价打分。
2.选手报名组别按参赛选手当前在读学段。
3.本赛项以团队形式报名,每队人数为2-3人。
比赛内容 | 比赛内容 | 比赛内容 |
---|
任务挑战 | 复赛(地区) | 特教1-9年 普通1-6年级级 |
任务挑战 | 决赛 | 特教1-9年 普通1-6年级级 |
(三)其他/补充内容
普通1-6年级每组特教学生参赛允许教师或家长1人陪伴,但不得在比赛开始后对参赛过程进行指导或干预。
四、 比赛场地(道具)
比赛任务主题“一带一路”。比赛任务底图将由组委会提供,参赛队伍可按照参赛设备的特点,在不改变底图布局的前提下可添加辅助线和调整色彩,实物编程任务底图如下图所示。

五、 比赛规则和得分
(一)比赛规则
1.本次比赛的原则为非禁止即许可。
2.实物编程方式的智能机器人或不插电编程方式的(数字)机器人须由程序控制自主运行。(具体得分说明见第七项“比赛得分”)。
3.现场比赛时间共 30分钟,分为准备、比赛两个阶段。 其中比赛阶段,分为热身阶段(不计分)和竞技阶段(计分)两个部分组成。各阶段时间分配详见表2。
4.每支参赛队有1次比赛机会。
5.比赛取比赛阶段竞技分数为最终成绩。
6.准备阶段,参赛队需提前装饰机器人,并完成通过性调试,确保机器人在装饰前提下,顺利完成任务。
7.比赛阶段参赛队完成任务并向裁判确认完成时间后,不得再触碰机器人或实物编程指令,如有触碰,计入违规扣分。
8.比赛阶段参赛队完成任务后,需保留原始编程指令,以便裁判进行打分。如果没有原始程序,程序优化部分不得分。
9.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允许携带纸笔完成任务规划设计。
10.本规则的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二)比赛得分
1.比赛得分规则如下:
比赛任务由:起点、若干途经点和终点组成。
比赛任务现场发布,比赛成绩分值及说明见表3。
| 分值 | 说明 |
任务时间 | 40分 | 按照计分表根据任务完成度打分 |
完成时间 | 10分
| 按照计分表根据任务完成时间打分 |
编程技巧 | 20分
| 按计分表根据“路线拼接 ”、“基础函数 ”(基础 编程即是基础函数)、“ 循环”(重复)、“子函 数嵌套 ”(基础编程上使 用打包集成即为子函数嵌 套)和“ 多重函数嵌套 ” (多次使用或重复执行打 包集成即为多重函数嵌套 ) 编程技巧难度打分 |
程序优化 | 20分 | 按照积分表根据程序中的动作、指令数量打分 |
机器人装饰展示 | 10分 |
|
总分 | 100分 |
|
2.违规扣分
当发生如表4所示情形时,扣除相应分数,乃至取消比赛成绩。
不能提供(保留)原始程序 | 程序优化为0分 |
任务完成后,未经裁判允许,触碰机器人或 程序指令 | -5分/次 |
总得分相同情况下,完成任务时间越短,则排名越前。
六、 比赛报名
参赛选手报名基本要求如下:
(一)应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报名,参赛队由2-3人组成;
(二)参赛队中所有参赛选手均应符合对应年级;
(三)根据对应组别和级别要求,熟悉实物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成编程任务,可以对任务进行演示、讲解。
(四)实物编程通过指令卡等实物来完成逻辑思维的表达。
参赛选手随时关注官网或报名手机的结果反馈信息。
大赛官方网站:www.kpcb.org.cn
(大赛频道)ceic.kpcb.org.cn
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子学会科普中心 (请保持关注)
七、 参赛技术要求
实物编程方式参赛,选手需自备参赛器材。
1.外包装完整,器材包零件分类明确且有零件清单,器材外观无明显安全隐患;
2.机器人应含有智能主控、指令卡及配套的任务地图;
3.指令卡符号简单易识易记,要符合学生科学认知。编程的底层逻辑和知识点完整,能够对应主流图形化编程语言或一种代码语言;
4.器材能够按照任务说明要求编程并完整实现任务,且运行流畅、稳定;
5.器材操作复杂度符合学生水平;
6.经检查合格的实物编程器材方可参加比赛。
注:不插电编程方式参赛选手需自备参赛指令。指令集数字矢量图案由组委会统一提供。
八、 奖项和晋级
大赛采用复赛和决赛两级赛制。决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复赛(地区选拔赛、可选)由相关地区承办单位组织。
复赛: 通过现场方式完成,由大赛各地区承办单位组织。各奖项的名额详见各地区承办单位发布的相关说明。
决赛晋级标准:
参赛队提交资料完整、准确;参赛作品符合参赛技术要求;参赛队在规定比赛时间内可完成比赛规则规定的内容。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决赛晋级配额,根据复赛现场裁判结果(含电脑评分结果),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遴选晋级全国总决赛选手。(详见各赛区比赛文件)
决赛: 通过现场方式完成,由大赛组委会组织。获奖结果根据决赛现场裁判结果(含电脑评分结果),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遴选得出。
本赛项为邀请赛,不设置分级别奖项。参赛选手可获得参赛证明。
九、 赛程安排
(一)复赛
详见各地区赛事文件。
(二)决赛
时间:8月
赛程拟为一天,详见相关决赛通知。
十、 其他说明
(一)基本比赛要求
1.组委会工作人员(包括裁判及专家组成员),不得在现场比赛期间参与任何对参赛选手的指导或辅导工作,不得泄露任何有失公允的竞赛信息。
2.参赛选手须提前5分钟入场,按指定位置就座。比赛过程中不得随意走动,不得扰乱比赛秩序。
3.参赛选手可携带书写工具如钢笔、签字笔、铅笔等,及计时工具手表等进入场地。不得携带软盘、光盘、U盘、硬盘等外接存储设备或介质。在竞技期间不得与其他选手交谈,不得干扰其它选手备赛,不得损坏公用设备。
4.参赛选手在展示和比赛过程中对题目、设备以及编程环境有疑问时,应举手向大赛工作人员提问。选手遇有计算机或软件故障,或其他妨碍比赛的情况,应及时举手示意大赛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二)裁判和仲裁
1.复赛和决赛的裁判工作根据比赛内容和规则执行。
2.比赛采用的是比赛结果即时发布制。如果参赛选手对裁判结果有异议,应当于当天比赛结束后2小时以内提出申诉。申诉需要采用书面形式提交,并具体说明在比赛过程中疑似异常情况的时间、相关人员、异常内容、相关证明资料(照片或视频)和对比赛结果不满的原因。
仲裁委员会在接到申诉意见后,将视需要组织评审专家进行复核评估,并在1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意见反馈给申诉人。
3.复赛仲裁由复赛组委会仲裁组完成,不跨区、跨级仲裁;决赛仲裁由决赛组委会仲裁组完成。
(三)比赛规则的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十一、 报名联系
大赛组委会认可本赛项由中国电子学会科普培训与推广中心和相关
承办机构共同举办本赛项。承办机构名单见大赛官方网站。
技术咨询电话:13912317931、15859009836
大赛监督电话:010-68600718、68600710
大赛监督邮件:kepujingsai@163.com
大赛官方网站:www.kpcb.org.cn ceic.kpcb.org.cn
有关更多详细资料请扫码了解

声明:本站稿件凡恩品牌资讯以外部分类目资讯转载来自于互联网,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