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简介
云南中学生“英才计划”即“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已纳入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云南省于2022年首次被列为全国“英才计划”实施省份,学科为生物学,云南大学为云南省“英才计划”唯一培养高校。计划每年选拔10名高中生,在云大生命科学学院导师团队带领及云南省“英才计划”省级管理办公室组织领导下,开展相关生物科学研究和探索。
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参加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进而提升中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创新者。
二、实施范围
(一)实施高校
云南大学
(二)参与中学
昆明: 昆明市第一中学、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昆明市第八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昆明市第三中学、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等
(三)学科范围
生物
三、培养内容
培养目标: 培养生物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培养学科: 生物
培养对象: 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生物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中一年级学生。
培养周期: 培养周期原则上为一年。
培养导师:
参与高校根据工作计划推荐导师人选,省级管理办公室根据导师条件进行审定后,正式成为“英才计划,导师。原则上应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导师中推荐,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为主。
四、学生遴选
(一)遴选对象
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生物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中一年级学生。
(二)遴选条件
基本要求:
成绩要求:
(三)遴选程序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联合对报名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潜质进行集中测试、导师面试等环节考核。
(四)遴选名额
计划每年选拔10名高中生,进入云南大学,在导师带领下开展相关生物科学研究。
五、培养方案
(一)培养周期
学生培养周期为一年(一般是从1月到12月)。培养周期结束后,学生可报名参加下一年度的培养,导师将给与优先考虑。
(二)培养原则
1.使命驱动。
导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科技“卡脖子”问题,厚植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2.兴趣导向。
导师应从中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使学生实质参与科学研究,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
3.名师引领。
“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以著名科学家为主,注重发挥科学家在学生精神熏陶、学术引领和人格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导师及培养团队应着眼于为国家培养未来拔尖科技创新人才,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
4.非功利化。
“中学生英才计划”不与高考挂钩,不以做出课题成果和提高应试成绩为目的。学生参与培养的主要动力应该是“对科学的兴趣和挑战”,导师和学生基于共同的科学兴趣开展培养活动,使学生对学科知识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体验并掌握完整的科研过程。
(三)培养方式及内容
1.导师培养。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指导课题研究,指定阅读书目、参加学术讨论、听取学术报告,让学生切实体验科研过程。
对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学生进行不同高校学科导师、不同实验室或校际间合作培养。
导师对学生进行当面指导,保证见面指导次数和时间,学生到校参加培养不少于10次,督促学生每次活动后提交《成长日志》,导师要对《成长日志》进行审核,记录培养过程。
2.中学培养
参与中学要选派责任心强的科技教师或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科研技能培训和沟通方式指导,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培养任务,配合高校导师做好学生日常培养。
3.活动培养
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大师报告、夏(冬)令营、论坛、交流会等多种学科交流活动。
组织参加全国管理办公室野外考察等综合性实践活动,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国际竞赛或交流活动,与国外优秀青少年、科学家进行交流,提高对世界科学前沿的认识,开阔国际科学视野。
六、学生评价
中学生英才计划采用初期评价、中期评价 和年度评价 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初期评价
评价时间: 4月初
评价形式: 导师需登录“英才计划”官网,对学生1-3月的培养状态、课题选题及进展等情况填写评价意见。
(二)中期评价
评价时间: 7月底前
评价形式: 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汇报、导师团队结合学生日常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协调解决培养中的问题,明确下半年培养目标,不合格者将退出培养。
(三)年度评价
评价时间: 11月
评价形式: 学生提交课题报告、培养报告(含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实验记录、小论文等)、《成长日志》、导师评价等材料。
评价结果:
全国管理办公室从科学兴趣、学科基础知识、创新及科研潜质、综合能力、英语交流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评选出年度优秀学生、合格学生和参加国际竞赛及交流活动候选学生。评价为合格和优秀的学生授予《培养证书》,评价为不合格的学生不授予《培养证书》。
七、培养进度
云南省英才计划人才培养进度安排一共要经过九步:前置培养→推荐导师→学生报名→潜质测试→确定面试名单→导师面试→组织见面会→学生培养→年度评价总结
(一)前置培养
(二)推荐导师
(三)学生报名
(四)潜质测试
(五)确定面试名单
(六)导师面试
(七)组织见面会
(八)学生培养
(九)年度评价总结
八、组织保障
(一)管理保障
省级科协、教育行政部门:
将“中学生英才计划”纳入本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整体规划、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制定本地区“中学生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确定参与中学,建设学生培养基地,组织和推进本地中学生的推荐、选拔、培养工作;
搭建高校导师与中学教师交流平台,加强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
做好“中学生英才计划”宣讲工作,对本地区工作典型案例进行挖掘与宣传;
组织本地区工作总结评估,做好学生跟踪工作;
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研究;统筹做好本地区“中学生英才计划”和省级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中学生英才计划”省级管理办公室设在省级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承担本级日常管理工作。
(二)师资保障
“英才计划”导师原则上应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导师中推荐,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为主。参与高校根据工作计划推荐导师人选,省级管理办公室根据导师条件进行审定后,正式成为“英才计划导师。新增导师获得主办单位领发的导师聘书,往届导师自动进入“英才计划”导师库。导师应组建由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专家组成的培养团队,团队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参与高校: 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和组织工作实施,协同落实资源共享等。
推荐导师人选;
协助省级管理办公室做好学生笔试、面试等选拔工作;
开放优质科技教育资源,推动培养工作与学校特色优势资源、特色活动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实习、学术报告等活动;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组织推荐学生夏令营、研讨会、短期考察等科技交流活动;
将导师及团队指导学生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作为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参考;
推动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
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协助做好各项保障工作,配合做好工作评估等。
参与中学:
参与中学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
组建以校领导为负责人,由科技教师等有关人员组成的指导团队,指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配备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
建立与导师团队、管理办公室的有效沟通机制,实时反馈培养工作开展情况;
将“中学生英才计划”纳入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科技选修课程、创新实践课程等课程体系;
对中学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科研实践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作为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参考;
进一步加强校内宣传与宣讲,扩大受益面;
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协助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云南中学生“英才计划”于2022年开始实施,已经培养了两届共计20名“英才计划”学员,虽然实施年限较短,但是为更好的推行“英才计划”,已设置了前置培养阶段,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对学生开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后续云南省将继续组织实施“英才计划”,创新模式,扩大范围,让更多优秀高中生跟随导师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和科研探索。
声明:本站稿件凡恩品牌资讯以外部分类目资讯转载来自于互联网,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删除。